语文教师,不能缺少的是激情
深圳名师 龙小元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和文学性很强的课程。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当演员的角色,充分调动自己的激情,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让学生留恋忘返。
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激情的教师,去服务于语文教学呢?
一.深入文本,教师要深入走进教学文本。对语文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学会对教学文本的研究,每一篇课文都可成为我们研究的文本。我认为,对文本的研究只有深入、潜到文本中去,才能激发教学激情的产生。
1.对文本要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管是我们熟悉的课文,还是陌生的素材,我们一定要多读几遍。阅读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最好方式,如果每篇课文能认认真真的读过十遍以上,我相信每读一次的感受会迥然不同,深入的程度也会更进一步,也许到下一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就会在豁然出现在眼前。
2.要多角度解读文本。新课标下的语文文本素材大多新颖,与时代联系性较强,能把握时代发展的命脉,每一篇课文可能会涉及到两个以上的角度。教师若能把握这些角度,学生参与探讨文本的热情必然调动起来。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爸跟妈妈的态度截然不同,爸爸是磨练式的教育,妈妈却是保护式的教育,这些角度都可让学生去比较,去区别;如能再深入一点,再多问一下,如果爸爸妈妈都不来救“我”下悬崖,我自己又该怎们办呢?这就涉及到一个自我生存的问题,活生生教育素材出来了,多角度也就自然形成了。多角度的解读文本,才会让学生更好的走进生活,才会让学生明白“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教学内涵。
二.肢体语言,用肢体语言表达文中情感。要想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掌声四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教学没有肢体语言是办不到的,肢体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表达教师内心的情感,爆发激情。通常的肢体语言使用最多的是手势,借助丰富多变的手势,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的精力更集中,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只有先调动自己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又怎么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其次,教师讲课除了手势的辅助外,还要使自己成为运动的个体。不能一成不变的站在讲台上讲,毕竟三寸讲台,活动的空间太少。不妨多走到行间去讲,讲到精彩处,要使自己成为手舞足蹈的“相声演员”,情感爆发时,具高山行云流水之妙,有万马奔腾之势,让整个课堂“活”起来。
三.体现细节,抓住文中的细节讲深讲透。任何一篇课文,都会有它的精彩之处。每个精彩的地方,都要成为教学的细节,教师一定要将它的思想内涵挖深挖透,不能浅尝辄止。这样在课堂研讨中,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析之下,那种“语文味”玩了出来,教师的激情会令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就是享受生活,就是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所以,教师爆发感情最强烈最真挚的最恰时机,应该放到这个细节之处,体现细节是决定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关键。
四.及时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教学过程强调的是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在课堂上互动的环节很多。当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见解时,一定要及时给学生一个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恰到好处,要深入要多角度,要饱含激情地给与赞赏和肯定。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才会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教师的活动中来,才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走进教师的心灵。孩子是不能没有赞赏的,和谐快乐的课堂是建立在师生双方肯定的基础上的。
五.爱心关注,还后进生一个活动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教学。平时我们常埋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配合,因此我们便把目光只盯在几个思维活跃的学生身上,让后进生永远坐在沉默的角落。不是学生缺乏兴趣,而是教师自身缺乏激情。教师应还后进生一个活动参与的空间,多付出一份爱心,多给与一点关注,将机会平等地留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语文教学,应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对待后进生,教师的激情不能因为后进生体验不深而锐减。只有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语文教学才能水到渠成。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先要让自己进入角色,才能让学生进入角色;先用文本感动自己,才能用激情打动学生。没有激情教学的课堂,那是缺乏灵魂的课堂。
语文教师,不能缺少的是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