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受教育者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心理训练,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维护心理健康。重点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心保”比“环保”更重要
“心保”即心理环境保护。改善与保护人类心理环境要从儿童与青少年抓起。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心理环境如何关系着人类的未来,而且还因为儿童与青少年是优良心理环境形成的最佳时期。
“心育”比诸育更重要,在整个教育中,“心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应当处于至上的位置。“心育”是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中介与基础,是整个教育的核心。心育比德、智、体、美、劳诸育更重要,心育的教育更是心灵勇敢的教育,人要战胜困难,度过难关,那么完成心灵的建树,保持心灵的勇敢至关重要。
二、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程度都处于完好的状态。其中,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而社会适应状态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在与别人相处,遇到别人身上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时,能宽容别人,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目中,别人身上尽是真、善、美的东西。这与其说他是宽容别人,不如说他是宽容了自己。这就使自己始终处于愉悦心情中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能宽容别人的人,实际上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只能在不满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行中,使自己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人际关系不好到处树敌的人,往往感到活得很累,他不仅享受不到人生的美好,而且也往往因为心理始终处于极度不平衡状态,造成生理失调而得病。
家庭本来是孩子生活的港湾,由于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心灵上的需要,在孩子面前摆着一副父道尊严甚至威严的面孔,造成孩子渴求与家长交流的愿望经常被封闭,久而久之,造成孩子“闭锁心理”,逐渐形成消沉、压抑的性格,对人冷漠,对学习缺乏兴趣,更可怕的是造成一些孩子选择了向不正当的方面进行“情感投资”,如不愿回家、迷恋网络游戏等,以弥补在家庭中的情感缺撼。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切只能听从家长的教导,才能够平安无事地健康成长。有的家长看到社会的复杂现象,特别是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总是千方百计地要求孩子,担心孩子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问题,所以就采取家长式的教育措施,限制孩子的正常交往,限制孩子按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活动,很少同孩子面对面心平气和地进行思想交流。家长的这种态度,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不以为然的心态,甚至造成逆反心理。家长居高临下地看待孩子,还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教育孩子过程中如果没有信任,没有尊重、没有理解、没有沟通,那么孩子就不能接受你的教育,教育就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