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提问要有启发性,切中关键处,问在学生难于理解的地方或容易忽略之处。要进行点拨,既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又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点,是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拨,是为了疏导学生思维通路,启发想象,规范思维
2、定向点拨,疏通脉络,理顺思维,捕捉线索。在教学过程中,要想逐层推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必须依靠定向点拨,层层设“卡”。当然,设“卡”点拨的用意在于疏导学生思维,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向前发展。因此,设“卡”不能过高、过严,应根据课文的实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遵照一定思路,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思维延伸。
3、转换点拨,层层铺垫,构筑台阶,攻克难点。教学时遇到坡度陡、难度大的问题时采用铺垫辟路、转换点拨的方法,在学生思维的通路上筑上一些台阶,变陡坡为慢坡,使学生的思维顺序稍作变通,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难点,解决问题。
4、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适时点拨,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一句话,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这样,学生的个性品新思维才会得到培养。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对所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这是因为多角度的思考,带给学生的是新异的刺激性,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就会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内引起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为一些创新的思想的产生,提供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