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2183907
家教服务时间:08:00-22:00
一对一辅导
家教上门执教
资质审查把关
客服售后跟进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浏览:538  来源:广深家教信息网  日期:2009-09-25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先介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后先后介绍了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
从课程标准来看,本节的任务是“环境与发展问题”,而不仅仅是水土流失本身。依据案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学设计方面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基本方法。因此应该特别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各环节对方法的落实和渗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必修一、二两册和本册第一章,已积累了一些地理知识,对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但区域地理知识基础较差,对某个区域的人地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还是第一次,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又要注重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介绍,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分析,自主得出结论。
由抽象的专门理论进入具体区域的综合研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综合性,学生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学生缺乏关于黄土高原甚至农村生活的实际经验,对水土流失的危害入治理措施的理解容易流于浮泛。虽然从表面看学习难度不大,但如果想让学生切实理解,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划分为三大块:课堂教学、自主探究、探究成果交流。
课堂教学以教材选取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基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逻辑上分为三大块: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根据各部分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第一部分理论性较强,以教师讲授为主,再通过后续的学习加以消化和强化。第二部分是整节的理论基础,必须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因此采用模型析法,设计一个理论模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是主体,是第二部分理论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设计上要紧扣第二部分的逻辑框架发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思考习惯,本部分各个内容单元都按“提供问题情境——学生分析探究——老师总结展示”的思路展开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不宜匆忙地给出结论。
教学过程中强调水土流失成因的模型分析与应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机制和影响因素,通过这些因素在黄土高原的具体特征推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域原因,通过河流中侵蚀与堆积的动力原理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通过水土流失可控因素中植被的破坏引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突出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链,强调植被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讲解、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总结、练习强化等环节的关系和节奏,调节学生脑力活动的张驰度。每课时结束前,通过有一定思维难度的框图训练题,激活学生的脑力,总结本堂课的相关内容,巩固学习效果。
教材内容教学综合运用讲解、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贯穿“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这个逻辑主线,以帮助学生形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能力为最终目标。
自主探究课是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通过任务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学习研究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多角度接触和了解,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观。
探究成果交流课以表达、交流、共享为主要目标。
 
五、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对策;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如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及主要对策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习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共享和习惯和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课时分配建议:
4—5课时。其中课堂教学2—3课时,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2课时。
 
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导入
5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再引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理解基本概念,了解本节内容的宏观背景。
概述性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
水土流失
介绍水土流失
2分钟
介绍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
理解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
 
分析水土流失
10分钟
分析水土流失——模型研讨。教师提供一个水土流失的分析模型图,模型中设计降水、植被、地面坡度、地表物质成分等因素各不相同的四个地点,供学生观察分析。
观察图形,想象、思考、推理,比较不同条件下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分析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总结水土流失
2分钟
总结并展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整理研讨成果,形成新知。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认识黄土高原
3分钟
展示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
读图,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的景观特点。
 
感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5分钟
展示黄河上中下游的景观图片,提示学生观察,注意观察顺序并及时总结。帮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通过黄河壶口段的水色和黄河入海处河水和海水巨大的色差,感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通过黄河上、中、下游水色的比较,感知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并推导出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通过地上河的简单分析,明白黄河下游淤积的严重性。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积累充分的感性知识,为后面的分析打下基础。
分析原因
10分钟
回到模型,对照黄土高原的实际,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根据模型,结合黄土高原的各方面特点,分析总结黄土高原降水、土质、地形、植被状况,得出结论。
由模型到实际,由一般到特殊,培养分析方法。
 
巩固练习
3分钟
将本节内容中各要素的因果关系浓缩为一个逻辑框图题,学生当堂分析,训练巩固。
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意见,各小组陈述结论后,教师予以总结点评,对学生做错的地方予以点拨。
当堂练习巩固。
 
 
第二课时(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防治)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上游:侵蚀和淤积。
5分钟
播放水土流失现象的视频资料,展示黄土高原因侵蚀而形成的千沟万壑的景观、黄土高原沟谷的沉积物景观。分析流水速度与冲、淤的关系。
回忆河流上中下游侵蚀与堆积的一般规律,了解河流中水沙运动的动力模型,理解河水流速与侵蚀和堆积的关系。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侵蚀和淤积现象的危害。
 
下游: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5分钟
回顾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提供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营的成败得失的资料。
阅读三门峡水利枢纽相关资料,理解淤积作用对于江河湖库的危害。理解水土流失不仅危害当地,而且祸及下游
 
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
5分钟
回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等知识。引导学生分析。
回顾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分析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对当地气候、河流水文的影响,认识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
 
水土资源开发。
1分钟
简述
 
从简介绍或略去不讲。
 
思路启发
2分钟
教师逐步创设问题情境:在影响水土流失的诸因素中,哪些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人类无法控制或改变的?如何减轻下游地区受害程度?
回顾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教师提问引导,“对症下药”思考水土流失治理的可行措施。
由一般到个别进行逻辑推演。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
6分钟
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改善植被能使生态环境全面好转,使学生理解植树种草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思考并列举改善植被条件的措施,通过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政策的合理性的分析,认识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工程措施
5分钟
介绍工程措施的效果,使学生理解工程措施可通过改变水沙运动的自然规律,达到河流上下游兼顾、生态与生产兼顾的治理效果。
认识植被恢复的长期性和见效慢的特点,了解工程措施的必要性,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流域综合治理
6分钟
介绍小流域的基本概念,出示小流域图片。问题引导:小流域的不同部位——陡坡、缓坡、上游沟道、下游沟道,应该分别采用什么治理措施?为什么?经过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区域内的水土情况会有何变化?对下游地区会有何影响?如果每个小流域都治理好了,黄河会有什么变化?
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小流域治理的措施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认识水土流失的区域治理,必须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能解决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能对下游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全局的可持续发展。
回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以突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总结与巩固
5分钟
将本节内容中各要素的因果关系浓缩为一个逻辑框图题,学生当堂分析,训练巩固。
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意见,各小组陈述结论后,教师予以总结点评,对学生做错的地方予以点拨。
当堂练习巩固。
 
第三课时(扩展、自主探究)
 
教师提供课题和基本学习研究资料,学生上网或利用其它方式查找和充实资料,分组活动研究相关课题。
可选课题:我国的主要生态工程,学术界关于三门峡工程成败得失和小浪底工程利弊的争论、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和治理、洞庭湖湿地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东北林区森林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与措施,等等。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活动,教师指导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并确定小组负责人(学期内小组负责人实行轮换制)。资料收集完成后,由小组负责人写成结题报告,有条件的还可要求制作成演示文稿,准备在班上集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按规定的内容项目和篇幅完成研究报告。
 
第四课时(交流研讨)
 
各研究小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个课题的交流研讨大致分三个阶段,课题交流10分钟以内,同学质疑3分钟左右,教师点评2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学校的研究条件,课题小组数和自主探究时间、交流时间等可灵活掌握。
 
九、学习评价表:
 
要求
评价等级
知识和能力
1、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对策;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如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及主要对策的一般方法。
 
过程和方法
1、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2、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表达、交流、反思、共享自己地理学习的心得和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了因地制宜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

扫一扫,微信咨询
家教服务热线请优秀家教老师,从一个电话开始…
您身边本地的家教网,更了解深圳的老师和孩子
0755-22183907
13632816488
广深家教APP下载
公司简介
更多介绍
   深圳广深家教网隶属深圳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专业的深圳家教网站。本站成立于2009年,已经十五年历史,是深圳上门家教知名品牌。本站专注深圳上门家教,服务深圳六大区,提供深圳近百所学校优秀深圳上门家教老师及985、211院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所安排的每一位深圳上门家教老师,均必须经过深圳家教网站工作人员严格认证和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在深圳家教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找深圳罗湖上门家教老师、福田上门家教老师、龙岗上门家教老师、南山上门家教老师、宝安上门家教老师等可直接致电本站,24小时安排到家。
深圳市天元北极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2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ICP许可证:粤ICP备091016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