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但由于缺乏语言技能的系统训练和语言环境条件,很难借助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从事日常的英语交际活动。现行的英语教材明显地重视听说的训练,但如何进行训练还值得探索。面对上述情况,笔者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探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并掌握适当的时机在课堂上产生作用,也就是学生首先接受教师通过电教媒体所进行的刺激,感知语言材料,接着电教媒体作用于学生。电教媒体介入课堂后,学生便展开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也就是学生在感知语言材料后,逐步形成交际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听说训练中的运用
听、说通常是在人们眼、耳、脑、嘴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映的情况后得已实现的。没有综合运用听说等语言技能的能力,就无法从事有效的语言交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听说训练,能集音、像、形于一体,它的优化组合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感受一种立体化的思想活动,多渠道地感知语言材料。物质材料多层次地反复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通过文字、图像符号、声音信号等语言与实践联系起来,这就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它提供了丰富的、声像并茂的语言教学内容,最接近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能使学生在真切的情景中学习活的语言,这显然有利于实现语言习得的目标。
多媒体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形象生动,既使学生主管语言、数理分析的大脑左半球抽象思维和主管视角、空间的大脑右半球形象思维相互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为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效工具。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确立鲜明、完整的表象,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要求,这种强烈的求知要求正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必须具备的内驱动力。
三、听说训练中的心理因素
英语听说涉及的心理因素很多,但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改善外语学习的条件却成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创造一个“外语环境”,让学生处于用外语交际的环境中很有必要。巴甫洛夫指出,“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
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形声结合的视听材料,他们通过声音和图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又通过解说字幕指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抽象概括,这样作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感觉、表象和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文字之间,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多媒体技术就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定的事物与一定的词语之间的联系。
人的各种活动多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教学内容新颖、引人入胜,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多样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而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实现这一切。多媒体技术在外语听说教学中运用最广,这是因为它符合外语教学原则:创造一个“外语环境”。
四、听说教学的具体实践
以高二54课The Sea为例,笔者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主要运用了文本、图像、声音、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录像、影像、模拟移动)等。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计算机起辅助作用,而学生则起了重要的参与作用。
(一)单词教学
首先借助投影仪,将单词检查一遍。录音机放出单词的朗读,投影仪打出单词的解释,然后再让学生将投影出的单词释义和所听到的单词依次连接起来。
(二)课文
1. 通过投影仪 ,将事先制作好的与课文内容配套的课件画面展示出来。如:
(1)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从太空上俯瞰地球;
(2)整个地球的海陆面积分布图;
(3)通过闪烁着重显示课文中所提到的几个地方:地中海、死海、盐湖、澳大利亚的北海岸。
2. 老师借用以上画面讲述课文大致内容;
3. 学生对着课本听课文录音;
4. 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
(三)听说训练
1. 学生借助投影仪投映出的中心词语,将课文大意串起来;
2. 学生借助课件中的几幅画面复述课文。
学生不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对外来知识信息接收、重新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运用信息与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由教师讲解到学生听再到说的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听的训练,而且由于自制课件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画面、丰富的素材,创造了一个较好的氛围。同时,多种媒体的使用,较好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有事可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也得到了充分的听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