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习惯是怎样样形成的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能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但是,培养好习惯的方法却是简单的说教。事实上,好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要求正确”就会自然形成的。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熏陶出来的。家长相敬如宾,待人彬彬有礼,孩子容易形成讲礼貌的好习惯;家长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孩子容易形成热情慷慨的习惯;家长起居有节,孩子容易形成良好的作息和卫生习惯。反之,家长信口开河,语言不文明,孩子也容易形成讲脏话的换习惯。
习惯是万物的主宰。我们通常把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风俗归类为习惯。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动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比如,当孩子吃饭之前被家长要求去洗手时,饭前饭后还是他的吸光,只是当饭前洗手成为他自己的需要,不洗手感到不舒服时,这个动作才真正成为他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应当从婴儿开始,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才能让“还习惯形成自然”。比如,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从饭前便后洗手、按时作息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每次集中精力写15分钟作业开始;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可以从恰当地称呼家人、邻居开始;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可以从整理自己玩具开始等等。当孩子有意或无意中做出符合规范的行为时,及时的肯定或鼓励可以起到正面强化的作用。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不良习惯,纠正的方式应当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比如,与其简单地批评孩子不讲卫生,不如偶而表扬孩子被子叠得整齐、指甲剪得干净、房屋整理得整齐、;指出孩子不会保护牙齿,不如和孩子比一比谁更会刷牙;指责孩子乱花零花钱,不如鼓励孩子学习储蓄和理财,鼓励孩子把平日的零花钱省下来,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在节假日有一次难忘的旅游;给即将分手的同学留下一份怀念;给远方的朋友遥寄一份深深的祝福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出要求,说明这样做的益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行为出现的第一时间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