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有不少老师反映在执教的过程中,经常碰到有性格内向的孩子,这类孩子大多不喜欢与人交流,感情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沟通,主动去关心的事情很少,当然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知识面的扩大。在面对熟人、长辈,也不会去主动打招呼,这时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家孩子不太懂礼貌,不知道尊重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只是不习惯这样去做而已。
那么咱们作为老师应该要怎样帮助这种性格内向的孩子呢?
当与这些孩子见面时,要主动跟他们打招呼,问问孩子学校里有趣的事,让他们多讲讲一些开心的事情,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谈谈他们本身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让孩子加入到大人们的谈话中去,如果能在那时候谈谈自己的见闻和对一些看法,那就更好了。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孩子能独立完成某件事,比如去借东西,去买东西等等,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开朗一些了,这时候更要让孩子大胆地去接触那些他感兴趣的事,孩子内向的性格也许就会因此改变。
引起孩子性格内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与孩子本身的性格、秉性有关;有些是因为受挫;更多的是家长教育不当,当然了,孩子本身害怕做事不够完美也会成为引起内向的原因。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只是不愿去做或者说是不敢去做而已。其实要改善孩子的内向性格,最最关键的在于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咱们教育小孩子,有几点是一定要注意的,小孩子一定要送去幼儿园,因为那里有个儿童的天地,可以在集体的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学到新的东西,还有小孩的玩伴也很重要,玩伴之间相互帮助,小孩以后会学会互帮互助的道理,反正就是平时要放手孩子出去玩,不要有过多的整洁、卫生、安全顾虑,过多的限制只会束缚孩子的发展,孩子玩泥巴,玩路面的水,爬沙堆等等,只要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他们自由去玩,这样孩子的性格自然开朗。对孩子多一些耐心,有时候孩子不敢大声说话之类的情况,家长一定不要去做强烈的反应,那样只会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从而内向,把自己保护起来,很多家长从幼儿园领孩子回家的路上,经常闻到一些:“谁谁谁有没有欺负你啊”“今天老师有没有批评你”等消极的语言,让孩子在心理上处于弱势和被动的状态,这样也是引起孩子内向的原因。
孩子的性格可塑性很强,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避免把一些身上的缺陷在不经意之间就教育给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