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而且是共同存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一般的家长都会寄与孩子很高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甚至老师的需要,让自己成为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家长的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当孩子令我们不满意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贬低孩子,责罚孩子。其实孩子不能让家长满意的时候,孩子内心也是很内疚的。这个时候,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怀,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孩子的发展,我们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能够得到的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自我负责的可能。
我们也不能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较,这种比较会使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它的一片天地。
我们对孩子的需要是要有条件的,家长在数落孩子的不是,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全不管孩子从嘴上服气,还是从心理服气。家长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家长不要轻易预言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否则会让孩子丧失斗志和学习的能力,另一种结果是,我们越说孩子有出息,就越能证明自己有价值,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丧失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家长也不要代替孩子的做选择。孩子的心理有三个阶段,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我们要限制做他想做的事,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然后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越是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的不是,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我们不要担心孩子早恋。同时我们不相信孩子,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都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处理的方式不当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一生的成长,所以,作为家长,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心理,做好孩子心灵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