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说“天才儿童”
在俄罗斯国家教育、健康与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尼娅金娜看来,“天才儿童”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称谓,更准确地说,应该发掘“儿童的天分”,避免孩子心理受到过大压力。
有些家长喜欢从孩子一上学开始就激励孩子追求成功、名誉、在各种比赛中获得胜利。“这本质上并不坏,但是不要忘了,你的责任不是展示孩子的成绩,而是要注重他的长期发展。”西尼娅金娜说。
善于挖掘天分
“天分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可以开发,”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育学院资优研究生项目主任克朗伯格认为,环境因素很重要。具有特殊天分的孩子也有共同点,他们通常兴趣广泛,对世界、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幽默感也是他们的特点之一。
她提醒老师和家长,别忽略了一些特殊孩子的天分。有的孩子过度好动,有的孩子可能身体有一部分残疾,有的孩子看上去总是有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不要轻易将他们定义为“坏孩子”或者“怪孩子”,可能,他们的脑袋里藏着美妙的火花。
尊重每种特长
在俄罗斯,“资优”的定义远不局限于“学业优秀”。全俄资优儿童工作专业科研机构带头人扎伊采娃介绍,从1996年起,俄罗斯拨出国家专款,实施了资优儿童培养项目,旨在挖掘、支持资优儿童的个性发展。
全俄青少年诗人大赛、舞台音乐演奏比赛、儿童音乐剧比赛、话剧表演、播音体验、研究性阅读指导、学科奥林匹克大赛……每年,超过50000名来自全俄各地在各个领域有天赋的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尽情展示才华,挑战自己。俄罗斯每年为那些在学习、运动、艺术等领域显示出非凡才能的孩子举办超过1000个夏季专业兴趣班、学习-锻炼训练、科研考察和创造力开发班。
“资优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员也要提高专业技能”,扎伊采娃强调。如今,俄罗斯7个联邦区全部建立了专门的资优儿童工作科研机构,为其编订教学材料,并对其发展进行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