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中国古代史测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计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深圳先民们在大鹏半岛的咸头岭留下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遗迹。咸头岭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 )
A. 元谋人时期 B.北京人时期
C.河姆渡时期 D.尧舜禹时期
2.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下列
场景可能出现在专题片中的是( B )
①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②传说黄帝发明舟船、衣服等
③河姆渡人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④半坡居民种植粮食作物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公元前20世纪前期 B.公元前20世纪后期
C.公元前21世纪前期 D.公元前21世纪后期
4.根据右图判断,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强调:“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此名句出自( )
A B C D
6.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7、属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 墨子 D.韩非子
8.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经济交流,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
A B C D
9、学完乡土历史后,小明知道了深圳在古代属于南海郡,这个郡最早应该在下
列哪个朝代设立(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元朝
10、下列不属于秦始皇统一全国措施的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 B.把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 C.统一文字 D.开凿灵渠
11.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1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14、“……由是曹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 之 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
A. 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15、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东晋、金 B.东汉、南宋、隋 C.蜀、东晋、隋 D.蜀、西夏、元
16.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7、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18.下列可为了解唐太宗提供最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
19.唐朝诗人孟郊赋诗一首;“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的这种心情与唐朝的哪一制度有关?(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八股取士制
20、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1.初二﹒一班学生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
|
|
|
①地动仪模型 |
②曲辕犁 |
③筒车模型 |
④罗盘针模型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22、.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23.属于宋代豪放派诗人的是
A.陆游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24.元朝宣政院所辖之地大致位于右下图中的( )
25.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有特色的表现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设厂卫等特务机构
C.废丞相,设六部 D.设立殿阁大学士
26、航行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27、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康熙帝 D、郑成功
28.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9、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 )
A.经济凋敝 B.文化专制 C.君主专制 D.官场腐败
30、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31.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
32.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33.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B.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C.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D.“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失去了自由报考的机会
3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35、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本卷共计30分)
3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着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读图:
铁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有人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每十年都有一次大发展。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用了2年,激光器仅用了1年的时间。从1973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微处理机到20 世纪80年代初期,微处理机已更新了四代。
问题一:材料一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2分))
问题二:材料二指什么历史事件?用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提到的印刷术在北宋有着怎样的发展?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是在哪一时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指南针的外传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中“……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其中“精神发展”具体指的是在欧洲兴起的什么事件?(4分)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核心)是什么?它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3分)
答:
问题五:结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和启示?(2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
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我国对外交往的哪些史实?(2分)它们分别带来什么积极影响?(2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图三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说说该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问题四:图四反映了当今中国哪一政策?是在什么会议上确定的?(2分)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得到哪些启示?(至少两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