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初次接触电脑,对它的兴趣多源于它的多媒体娱乐性上,而操作水平参次不齐,对信息技术课既好奇兴奋又充满神秘感,课堂较难组织,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过多的概念,过繁的操作,使学生渐渐失去兴趣。多年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表述知识,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授课,可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知道,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本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演示,解答问题等手段,引导学生像当初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知识,以便培养他们进行探究和创造的能力。下面以“画图”软件的教学为例,谈谈发现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画图”软件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Windows窗口并初步学会了操作鼠标的基础上开展的。因为“画图”软件是Windows环境下应用软件的一个代表,它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采用发现式教学,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知识成为可能。 在课前,教师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在课堂上通过演示首先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绘画的浓厚兴趣,并使他们对“画图”软件的功能有一些直观认识。在第一节课上,教师精讲,让学生知道怎样打开“画图”软件,了解了窗口组成后,我引导学生去发现:(1)工具箱上的工具各叫什么?你能查出来后试一试么?(2)你知道下面这幅画是用工具箱里的那些工具画的吗?你能画么,试试有什么技巧?以此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去尝试、去发现。 又如在教学“学会使用帮助功能”时,我先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帮助功能的基本使用,接着让学生打开“画图”软件的帮助功能,引导设疑:(1)如何使用帮助功能,来查阅其它工具的使用方法?(2)你能从中学到一样操作技巧吗?使学生主动通过帮助去发现探究比如画曲线、画水平直线、正方形、圆等的操作技巧。并且及时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究问题答案 有了探究问题的欲望后,可先由教师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指出书中的支持材料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练习,鼓励学生新的发现和“技巧”。这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计算机互动,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指导、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对普遍存在的困难,教师可即时展示已经发现学生的成果,提高竞争意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查阅书中相应内容,也可给予他们个别具体的辅导。这一环节可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安排时间,最多半节课。 首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可选择小组讨论或全班汇报等形式,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小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接着,提问部分同学,让他们走上讲台,边说出自己的发现成果,边展示操作方法技巧,让他们极大的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步,学生积极性高涨,你说这棵树怎么画的,他说那片云怎么画的……纷纷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材中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已被他们理解。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操作情况,只需予以适当补充,最后对知识技能作出归纳总结即可。 四、运用发现成果 根据大家的发现交流后,学生又可根据自己的操作作进一步的修改,调整,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随着对操作的不断熟练,教师也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个个案例,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如可继续出示以下范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画直线、圆及填色的技巧,鼓励他们自己完成这幅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