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带给我的思考
落日西斜,渐渐消失在天边,社区中心广场并没有因夜幕降临而沉寂。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广场上那透明的玻璃灯,描绘着碎花的纸灯,大红色的彩灯,在长长的红绳线下挂了一排又一排。每一盏灯的下方,都用红丝线系着一张写着谜语的小纸条。“走,去猜灯谜!”我招呼身边的同伴。
看着大红灯笼下前前后后的人影,我不由得跃跃欲试。我踮起脚尖看那纸条,轻声地读了出来:“观不见有鸟飞来……打一种动物?”我一头雾水,“什么?鸟?动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一旁的同伴求助,“嗯?观不见……鸟飞来……”同伴瞧了一会儿,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老爷爷来了。“老爷爷,这个是什么啊?”我们齐声问道。“你们看,‘观’字的繁体去掉一个‘见’,再加上一个‘鸟’,不就是‘鹤’字吗?”我们恍然大悟,继续往下猜,冥思苦想中不断传来欢声笑语。“你看这个,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个字。”我用手比划着,“是鱼鳞的‘鳞’吧!”同伴自信满满地答道。“没错!”他拍手大笑起来。
在花灯与谜语中体会一脉相承的习俗,吮吸着中国的文化气息,我们兴致勃勃地买了一个最传统的红灯笼提在手上。天气因热闹的节日气氛而变得暖意融融,凝视着远处澄澈的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满月,我兴致满满,不由得脱口而出:“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同行的好友立马接了下半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吸溜着一个个热腾腾的汤圆,红豆沙、花生馅汩汩往外流,格外香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过最传统的节日。其实,元宵节猜灯谜只是那浩翰无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渺小颗粒,它向我们传承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濡养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这些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在提醒我们“莫失莫忘”——莫失传统,莫忘传承,让它们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想,元宵节带给我的思考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