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女大学生的故事。出于保护的目的,我们隐去了她真实的姓名、专业和学校,改动了一些可能引起猜忌的真实的细节。
故事中的点滴是她的室友转述给我们的,我们又找到了她的博客,女大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拨开文字表面炫耀、虚荣、辛酸、苦涩等情绪,这些真实的文字背后透出的是一种无法掩饰的现实的残酷。
“为什么我周围的人都那么土?跟他们说了一万遍‘请叫我英文名’都改不过来。难道他们不知道外企都是叫英文名的吗?也许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能进外企,我又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LISA、LISA请你开心起来,微笑的你最漂亮。”
2003年10月5日
这是LISA的第一篇网络日志,不久前她刚刚申请了MSN,看见别人的名字前有小 黄花一闪一闪,便立即摸索着为自己开通了空间。不落于人后是她的一贯信条。在用MSN前,她用过一段时间QQ,不过当听说9位数QQ代表着“土人”时,她 立即丢弃了它,她不希望别人知道她是进了大学才接触网络,一如她不希望别人叫她的本名“李娟”。
李娟从山区农村考入
上海西南片某重点高校,是整个村子的骄傲。
村长亲自挨家挨户打欠条为她筹齐了5000元学费。没有多余的路费让父母相送,李娟独自一人乘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上海。一路上她很少喝水,尽量减少去洗手间的次数,因为没人帮她看包,尽管所谓的包只是一个朴素的上海牌旅行袋。
上海的美丽让她眩目,她的美丽让全班眩目。班上男生都说她长得酷似《我的父亲母亲》里的章子怡,清纯健康,像一株兀自生长的绿色植物,与温室花朵般的上海女孩有着完全不同的美。
李娟知道男生眼中的闪光,也知道自己的白汗衫布裙子很廉价,为了让廉价看上去高贵,她一直抬头挺胸。即使班长例行公事地问她要不要填“贫困生贷款申请表”时,她也抬头挺胸地说不要。
为此她付出的代价是同时兼3份家教,每天5点下课,在食堂买个5毛钱的肉包子就赶去第一户人家。晚上11点回到寝室已经熄灯,只能摸黑洗漱。不过她喜欢摸黑,这样就不会被室友看见她用香皂洗完脸后,什么都不涂直接睡觉。
很快,李娟脱离出了寝室四人组———她有了“长期饭票”,是个“系草”级的男生,眉目俊秀、家庭小康。他们在一起不久,李娟就用上了手机,背后贴着和男友的大头帖,金童玉女、羡煞旁人。
当然,她也无须再做那几份家教。
“为什么我跟20岁的男人交流有障碍?而跟30岁的男人交流几乎完全无障碍?这个世界怎么了?还是我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