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王家卫经常是“没有”剧本而进行拍摄,我乍知这种情况,觉得他太哗众取宠而让人难以理解。
随着个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思考,我突然觉得王家卫这种不用剧本的方式也许真是他永葆创造激情的秘密。不用剧本,只不过是手上没有一个“纸剧本”,王家卫心中一定有一本“灵性的活剧本”。王家卫心中的剧本可能是某个鲜活的灵念,也可能是某种最动人的细节系列,总之,他一定是“胸有成影”。但心中之电影又非胶片之电影,更不是“纸脚本”上僵化的电影。所以,拍电影之于他,不是小画匠之描形填色,而是大画家在激情中营建大作。小画匠拘手束脚胆颤心惊不敢越雷池半步,没有激情与灵性可言;大画家胸有丘壑林海而激情澎湃,下笔时可以挟电驱雷飞沙走石,可以灵感迭出而无所窒碍,信笔之时便是天然纯美。这对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有莫大的启发。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高手,不应只是三四流的电影导演,而应该是电影导演中的王家卫;不应只是小画匠、小雕匠,而应是画家、雕塑家中的张大千、罗丹;不应只是个音乐小演奏师,而应是音乐家中的贝多芬,举手投足天然简洁,引例发挥信手拈来,点拨指导富有启迪。这样,他虽然没有写得密密麻麻的文字教案,却在心中有一部鲜活灵动的大教案,每一堂课就是一场激情四射的演出,每一堂课,也是一幅灵气蒸腾的大画作。在课堂这“一片供师生探险的丛林”里,我愿见到无穷的精彩。
当然,教师中的“王家卫”“张大千”不会是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的,他也要经由过无数个日夜的苦思焦虑辗转反侧孜孜探求。
附言:上文是一孔之见,是一种我心向往之的理想。无论是为了工作能力的提高,还是为了教学艺术的追求,教案都还是要写的,特别是反思性教案更是要多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