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已经开始实施,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一次重新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大好机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形式,这对我们这些已经从事了多年常规教学的“老教师”来说,就必须要重新认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推进素质教育,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些转变,我们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必须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把“高考专家”变成“学习带头人”
我们总习惯于站在高考的角度来分析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也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而在新课标中强化了基础性和选择性,面向大众,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学习模块和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为学习提供更多的探究问题的机会,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
(2)把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变成探究学习的“促进者”;
我们不能把自己当作教学活动的“指挥家”,那样学生永远长不大,永远不会自己学习,我们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教学活动场景的“设计者”和“服务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让学生自己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别把自己当“万能的导师”;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但我们不能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普通高中的教育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4)把自己变成“知识信息交换机”;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供给者”,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也就是缺乏“过程”,新课标不仅强调知识,更注重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知识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还要为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搭建平台。只有实现了知识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教学活动才是“活”的,知识才会有广泛的“源”。
(5)把自己变成“终身学习者”;
这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我们曾经认为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事实上如果只有一桶水那只能是一桶死水,已经过时的没有使用价值的死水。然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的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需要我们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挖掘探寻知识的泉源,学生在学习,我们也在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活到老,学到老。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程的一点粗浅认识,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有待于在以后真正的新课程教学中接受检验和加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