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激趣”为前奏,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然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记忆更强化,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活跃。
首先,以趣诱情。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精彩的讲述、幽默的故事、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如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上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时,我打破了以往机械式的开头,问:“你们想看电影吗?”答:“想!”于是我播放了一个关于生日聚会的小短片。 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在短短一两分钟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接下来我问道:“你们的生日要到了吗?”这时肯定会有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Yes”,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的生日。于是我借机说:邀请你的朋友来参加你的聚会吧!之后便自然地带领学生走进教学内容。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特别是运用精彩的导入语、幽默的故事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析: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这样学生会不自觉地爱上英语课,日积月累,学生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入。教师应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不要把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带到课堂上,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以微笑、点头、欣赏的目光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不忽视、不嘲笑,并给予热情指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以教师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让学生有心理的“安全感”,排除戒备心理。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在真诚地帮助他,从而使学生聪明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以“活动”为主线,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让英语回归生活,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习是一种经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它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如在学习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时,我建议学生自带水果、酸奶、搅拌机等物品。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略原来我们的英语课也可以上成“烹调课”,而且能享受自己亲手制作的各种味道的“劳动成果”———奶昔和水果沙拉。课后,看到被弄得一片狼籍的教室,不少同学主动承担起洗碗、扫地、擦桌子的任务。还有男同学很有绅士风度地提出:刚才Ms Wu 亲手制作的沙拉都被男同学抢光了,现在做的给女同学尝尝。看到同学们的种种表现,我的心里也涌起一阵阵的喜悦与幸福感。课后他们还自己写下了怎样制作蛋炒饭、饺子的Instruction。可见,有效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丰富的直观教学资源,感受英语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最大的两道难题莫过于单词和语法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认识,掌握其规律,减少差错的产生。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并要边观察边思考,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达到言之有序、思路清晰。如在教授有关职业的词汇时,观察到visitor, doctor, reporter, writer, violinist, scientist等都是以字母er, ist或者or 结尾,而针对个别词汇再特殊记忆,由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三、 以“方法”促成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1. 降低知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新知识通过降低难度,使新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或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顺利地完成正迁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在七年级就有两个单元谈论“How was your weekend?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vacation?”,因此在八年级学习“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时,我就运用一个Guessing game 让学生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由此顺利过渡到要学的新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而乐学。
2. 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师要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如像个别词语的区分(如trip, vacation),我就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困生要知道是什么,会读,会拼写,是什么意思;中等生要知道为什么,两个假期有什么区别;优生要知道怎么样,知道两者的区别后,怎样在实际中运用。通过这样设计目标,以保证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使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增长。
(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味”。教师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如在听力训练时,讲到一个小提琴家和曾经的滑冰冠军过去的经历,简单的几句话并未挖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把握度。于是我就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想想她还有些别的什么,让他们编故事。这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整个课堂沉浸在自信和成功的喜悦之中。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而道远。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