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第一所学校应该教什么?笔者认为,把“第一所学校”等同延伸到“课堂”这是一个症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决不意味着把家庭教育变成学校生活中的“翻版”,把家教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扩展。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过于狭隘理解了第一所学校的功能。
首先家长要明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社会机构。有组织、有目的对新生代进行文化知识、生存技能、社会规范、主流价值观念的系统教育,是各级向各类学校的社会责任。
家庭式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基本生活单位。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游牧和农耕文明时代,家庭也是基本的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己自足曾经是典型的家庭生存方式。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以来,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步被社会大生产所代替,家庭功能更多体现在扶老育幼、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满足等方面。在未成年人的过程中,家庭因其特殊的“教育”功能被喻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十分恰当的。
从培育“人”的角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大系统中既相互依存又不可替代的三个子系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在孩子个性、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有时,这些影响因素形成了一致的“合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时,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也会传递孩子许多相互冲突的信息,使不同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
把学校的任务还给学校,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由于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应当包括的具体内容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弄清哪些是任务不属于或主要不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是肯定是必要的。
第一,形同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任务不属于或主要不是家庭教育的责任。第二,孩子的家教作业完成的好坏,主要不是家长的责任。第三,学习和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能替代。把学校的任务还给学校,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家长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教育孩子做人”的事情了—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个有道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一个能按照社会需要和个人志趣选择最佳发展途径,并依靠正自身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第一所学校应当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