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被欺负,通常和生活环境中的过度保护有关。特别是那些入托、上学比较早的孩子,经常会因为年龄小受到“特别关照”。同样是没有做好某件事情,年龄小的孩子常被原谅;小伙伴之间发生纠纷,阿姨老师会情不自禁地“保护弱者”,久而久之,习惯了弱小地位的孩子也同样被别人保护的“特殊待遇”,自我保护的“特殊待遇”,自我保护的能力由于失去了成长的空间而自然萎缩的。
欺负行为同时违反了法纪和道德规范,是毋庸置疑的错误行为,家长必须明确否定的同时,教给孩子应对欺负行为的策略。
第一,告诉孩子“邪不压正”的道理,要求孩子不要害怕欺负行为。通常情况下,除了有组织的团伙犯罪,一般欺负行为都具有偶然性。
第二,对于性格懦弱的孩子,家长要鼓励他们自己面对问题,从学会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在家中,可以模拟一些可能发生欺负行为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联系拒绝与面对问题。
第三,除非面对歹徒、生死攸关的场合,其他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鼓励孩子“以暴抗暴”。发生在孩子之间的欺负行为,包括肢体冲突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家长不恰当地鼓励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则容易导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暴力报复行为或不必要的“防卫过当”。鼓励孩子机智勇敢的面对欺负行为,唯一的目的是用文明的方式终止欺负行为,而不是要求孩子“以暴抗暴”。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来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面对的矛盾和冲突。否则,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第四,对于曾经有过欺负行为并已经意识到错误的同学,要鼓励孩子克服偏见,不贴标签,正常交往,以包容之心化干戈为玉帛。学会与欺负过自己的人交朋友,可以拓展孩子的胸襟,体会到宽容带来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