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回家探亲。偶有闲暇,独游小镇。
雨过天晴,我漫步于小镇的街道,街道两旁的树木经过雨水的洗礼锃亮锃亮的,芬芳的泥土气息在我的鼻腔中弥漫开来,清新凉爽,实在悠闲。
我穿过嘈杂的人群,走进那千回百转的小巷,小巷两旁的店铺是那样别有风味:编织毛衣的,制作字画的,做特色小吃的……我沉醉其中。
突然又下大雨了,我急忙跑到一旁铁匠铺的屋檐下避雨。这店铺的铺面很小,设施十分简陋,屋内摆放着砂轮机、电焊机、煤炉等打铁工具。一位围着灰色围裙的老师傅,悠闲地吐着烟圈,一边将一块铁放到烧旺的炭火里,一边往上面添加些碎炭,木炭“嗞嗞”地烧着,殷红的火苗“噌噌”地冒着,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几分钟后,老师傅的左手迅速用铁钳将其转移到大铁砧子上开始锻打。一串“叮当”声响后,铁器渐渐成形。反复敲打数遍之后,老师傅将铁锹放入一旁的冷却水里,随着“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一把锋利的铁锹完成了。老师傅“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丝毫没有注意到我已在旁边“等候”多时。
雨一直没停,我眯上眼睛,靠在门框边,倾耳而听。老师傅拿起铁制品,左瞧瞧,右看看,满意地将它放在一旁,又深吸一口烟,吐出烟雾。他抬起头来,对我笑了笑。我缓过神来,和他聊了起来,他见我饶有兴趣,转身拿起制作好的铁制品给我看,“铁铲、铁锹……”他自豪地给我介绍,那样子就像在夸耀自己的孩子。
我甚是疑惑,询问老师傅:“现在各种铁制品都来自工厂,为何还要手工制作。”他笑了笑说:“人家看重的,就是这纯手工制作的工具,结实、锋利、耐用。”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那这个传统的手艺就后继无人了吗?”老师傅哈哈大笑:“这倒未必!政府特别重视这手艺,电视台还来拍了专题片。”
雨停了,我独自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倍感欣慰,相信这纯手工制作的工具,会如同我们的幸福日子一样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