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霏微,忆来尤新。流年的浪花总在洗刷着我们的心境,抹去点滴记忆。而那些小到令人难以察觉到的感动,却在不经意间带来温暖。
那年冬天,我遇到了这样一个女人。
在喧嚣马路的一旁,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站在一辆三轮车和一个煤气罐的中间,低头做着手中的活计。
我朝她走去,看清了她的动作:她挥动着手中的菜刀,刀刃与菜板相碰,发出极有节奏的“咚咚”声,只几下便已经把肉剁好她麻利地将肉馅裹进面团,放进旁边生着火的炉子里,转头又揪下一个面团放在案板上,伸直胳膊奋力揉着,小车不时发出“吱呦”的声响,似乎在抗议她的动作太过用力。
她在百忙之中抬起头来,一张五官极其普通的脸,眼睛微微眯起,笑着问我:“要什么?”
要在这么简陋的地方吃早餐吗?我有些迟疑,却还是点点头,说道:“要一个锅盔和一杯豆浆。”
她又继续忙碌起来,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渐渐被她的手所吸引。她的手很粗糙,关节粗大,看得出来是常年劳作所致,但是手指和指甲却清理得很干净,看不到一点污垢。
我突然好奇起来,问她:“阿姨,您在这里干多久了?”
她愣了一下,抬头看我一眼,又很快低下头来,答道:“三四年了吧。”
我同她交谈起来,大概了解了她的生活轨迹:她每天四五点起床,收拾好东西,赶到东门卖。我问她:“每天都是如此,不累吗?”
她说:“天天都这样,已经习惯了。没啥大本事,能一样是一样,把这一样干好就不错了。有好多人早上就爱吃我家的锅盔,我不能让人家没有早饭吃。”话到最后,语气中染了点点自豪,她再次眯起眼,微微笑着。
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张脸,此时却因这个笑容变得鲜明起来。我又一次认真看着她手中的动作,心底突然对她尊敬起来她对于生活、对于自己职业的热爱,是我未曾想到的。我以为,她会抱怨生活给予她的不公会厌烦这个卑微的职业,会嫌弃自己处于社会最底层、城市最角落。可是她没有,她依旧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工作,认真地看待自己的价值,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客人。
这大概就是梁启超先生所说的“敬业与乐业”的最好的体现吧。一个勤奋认真的人,倾其所有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即使再简单,再平凡,其价值也高于那些碌碌无为、一无所获的懒惰之徒。把自己的劳作融为点点滴滴的快乐,积累在心底,最终筑成幸福的高塔,这便是凡人小事的背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