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欣赏的本质
欣赏,就是某个人对于周遭的人或物给予一种评价,继而产生了好恶。这是一种心理的、情绪的反应,多属于感情方面;与知识思想之属于理智者不同。现今的教育,多着重于知识的灌注,和习惯技能的养成,而忽略了品格的陶冶。其实,高尚的品格,有指导人生和陶冶性情的最高教育价值。我们若能使学生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养成一种正当的态度和兴趣,然后缠能确保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正当的途径,为人群谋福利。心理学者常说:「感情如一片汪洋大海,理智不过是大海中的一粒微尘。」人类的行为,往往为感情和理想所支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并非他的知识技能较优,而是他抱有崇高的理想。欣赏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养成正当的态度,培养正当的兴趣,以指导人生的行为。
二、欣赏教学法的目的
(一)养成正当的态度
我们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陶冶中,养成了对于人、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例如我们对于美德善行,养成了爱好景仰的态度,对于恶劣的行为,养成了厌恶笔试的态度。这种善善恶恶的态度,心理学上又称为情操(Sentiment)。一个人有了这种不能自己的好恶情操,就能够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而且能够以正确的社会行为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止,无须假借外来的毁誉力量。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善善恶恶的情操。
(二)学习评估价值
欣赏教学和练习教学或知识性学习性活动不同,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价值、评估价值,然后在价值的辨别中,知所抉择,建立标准。在某种情况之下,欣赏可以说是价值的评估。
(三)培育高尚的理想
一般动物,仅恃其本能的动作来适应环境,无所谓自主,也无所谓自动。人类则不然。人是理性的动物,能够用理智抉择理想,又能根据理想来指导其行为,而不为冲动所驱使。当我们遇到疑难的情境,或是两种欲望相互冲突的时候,就能够依据理想来抉择适当的行为。理想坚定的人,也能够「择善而固执」,不为外界的诱惑而牺牲理想,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风格,就是由于坚定的理想所造成。
(四)陶冶学生的性情
音乐、美术、文学等科,具有陶冶性情的功用。一首雄壮的歌曲,可以振奋颓废的精神;一幅美丽的图画,可以使人遗忘世俗的烦扰;一篇动人的作品,可以使人低回吟咏,不忍释卷。人类的性情,可因教育的影响而转移。欣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涵泳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开拓心胸,超脱私利,能够享受人生